炭焙铁观音茶汤口感滋味较重,沉香喉韵显透,拥有独特的醇厚口感和轻微的焦炭香气。可经多次冲泡,余香不绝,淡淡的火香味,细闻茶香,仍保留着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味!令人回味无穷。炭焙铁观音茶性温和,是喜欢喝口感重一些的茶友的最爱,也是一款居家待客的必备茶品。
此款属中火炭焙铁观音,经过近30小时炭火慢焙,带有丝丝的炒米香味,香气浓郁,茶汤口感厚重,汤色金黄透底,醇厚甘爽,耐泡,浓香口味,回甘好!
炭焙铁观音 炭烧口味 浓香型铁观音 感德铁观音熟茶【品牌】安溪县城关一脉香传茶行——铁观音原产地专业批发商 【产地】内安溪感德铁观音高山茶叶产区 【等级】炭焙浓香型铁观音(原茶品二级的高山铁观音) 【工艺】本款炭焙铁观音采用传统手工炭焙工艺,用农家木炭精焙而成 【净重】500克(7克真空包装,一斤为72小泡,分装成2盒,一盒36泡) 【年份】当年当季炭焙出炉的炭焙铁观音 【炭焙时间】当年当季安溪铁观音炭焙,经过30多小时,100-130度木炭火精焙。 【保质期】五年、十年、十五年、十八年、二十八年等。(若要长期保存,每五年需复焙一次)
【因拍摄技术有限及不同电脑显示器的色彩差异,下图所展示的茶品色泽可能会与实物稍有差别,敬请谅解!】
此铁观音的感官指标: 【干茶】茶颗粒条索紧结,卷曲沉重
【香气】细闻干茶香味浓郁持久,有淡淡的炒米香
【汤色】汤色金黄透底,金色明亮 【口感】茶汤口感厚重,滋味浓,甘润生津,沉香喉韵显透,口齿留香,回甘好
【叶底】叶底深墨色,肥厚软亮均整,具有绸缎质感,余香不绝 【备注】以上为本铁观音批发部基于茶品评测,品茶感受因人而异,仅代表个人观点 【最佳泡饮用水】山泉水、矿泉水、纯净水
【冲泡技巧】①茶量:7克;②茶具:大号陶瓷盖碗;③水温:100℃(每次冲泡铁观音须重新加热到沸腾);④出汤:15—90秒(依个人口感调整浸泡时间, 五水后延长);⑤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⑥冲泡铁观音泉水唯佳;⑦推荐使用功夫茶具、盖碗陶瓷茶具品饮铁观音!
【适宜人群】①上班族,电脑族,电视迷,网店掌柜,中年发福人群;②营养过剩,因应酬经常食用油腻食品的人群;③重视体型,希望维持身形轻盈的女性。
【贮存方式】可以长期保存,放置阴凉处,避光保存,最好冷藏。有条件的茶友可每五年需复焙一次 注意:若冰柜内同时存放有异味物品,要保证茶叶的密封性,以防串味影响铁观音茶的口感和茶香~
【包装说明】附内膜7克真空包装+2个透明PC盒袋。(本批发部的所有铁观音茶叶都放在大型冻库保存,以保持茶叶新鲜,原汁原味!小泡包装的铁观音茶叶都是订货后再包装的,因小泡真空袋和铁观音礼盒款式繁多,本批发网上的包装仅是做展示,我们批发部实体店也在同时销售,如果更换了其它包装袋款式,网站未能及时更新的不另行通知,可能您收到的茶品外真空包装袋或礼盒会与展示的有所不同,但是铁观音茶的品质是不会变的,请您放心!也可按您的要求包装,如需特别规格包装,请您详细注明)
个人购买默认附双层内膜7克真空包装+2个透明PC盒袋,一斤做2个PC盒装,一个PC盒装36泡,一共72小泡,茶叶净重500克!简洁大方,携带方便还防碎!自喝送人很不错!(如果需要做高档精美礼品盒包装请联系说明礼盒款式及花色) 可提供的包装规格:5克装、7克装、8克装、10克装、12克装、1两、2两、半斤、1斤和5斤等大包真空包装(个人购买建议做小泡真空,如茶庄要批发散装毛茶/净茶,请直接来电咨询:0595-26312315)
【茶叶知识】炭焙铁观音功效 炭焙铁观音茶性温和,除了具有铁观音特有的功效外,还具有行气通络、暖胃、养胃、消脂、降压、降脂、助消化等功效。 炭焙铁观音,是安溪铁观音浓香的一种,这也是成品乌龙茶加工的最后一道改变茶叶品质的工序,是利用半发酵铁观音成品茶叶,用木炭控制火候慢慢烘焙而成的。要求焙师傅对焙制的时间、次数与火候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中国饮茶方法自汉唐以来有多次变化。大体说,有以下几种:
1、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烹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炎烧开,但不能全沸。只要鱼目似的水泡微露之时,便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 将沫饽杓出,置熟孟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 ,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入釜中,称为"救沸"、"育华"。待精华均匀,茶汤便好了。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以"则"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入釜烹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火,微沸初漾时即冲点入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笼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入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渐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霰 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称为"咬盏"。茶人以此较胜负,胜者如将士凯旋,败者如降将垂首,从茶中寄托对人生的希望,增搏击的勇气。今人一杯一碗,一气饮下,自然难以领略其中其中的意趣。点茶法直到元代尚盛行。只是不用饼茶,而直接用备好的乾茶碾末。现今日本末茶法类似元明点茶法,不过茶筅搅打无力,并不出沫饽,不过绿钱浮水而已。
3、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于山中自制茶,自采果,虽具佳趣。
4、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双手捧定茶盏,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香、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5、 泡茶法
此法明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亦大有区别。由现代茶的品各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
我们这里的烹饮之法是从文化角度看待,而文化观念也是在变化的。 况且,饮茶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因此,只在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作些改进是应该的。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法简易行,但过简难得韵味佳趣。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支活,却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所以,发掘古代茶艺,使之再现异彩,也是极重要的工作。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实在是一雅举。
谈饮法,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还要讲如何"分茶"。
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
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重要茶具。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少,但更多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由壶注杯,表示母亲对孩子们的关心。所以民间分茶都十分讲究。为使上下精华匀均,烫盏之后往往提起壶来巡杯而行,好的行茶师傅可以四杯、四杯乃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此谓"韩信点兵"。有人说中国人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吃杯茶也讲精华均匀。确实不假,但这总比强夺豪取,贫富悬绝为好。譬如煮一锅肉,一人饮食,众人喝汤,在中国人观念中不合家人和睦之道。分茶法的讲究,正是为突出名茶共享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