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万国建筑”与海上茶路
福州的“万国建筑”与海上茶路
福州自咸丰四年开放茶叶贸易后,贸易额神速攀升,两年内茶叶出口就超过了广州。据同治三年(1864年)统计,当年福州外贸总值占全国的13%左右,仅次于上海(65%)列第二名。
福州的仓山,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作为当时的通商口岸,先后有英、美、法、荷兰、丹麦、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德、日、意大利、墨西哥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
洋人的炮火打开口岸,随之而来的便是商人,他们的主要目标便是福建的茶叶。毋庸置疑,商场如战场,中外商人在福州茶叶市场上展开的是什么样的博弈?在仓山这片“万国建筑群”中,曾诞生过多少风云茶事?
就茶叶贸易中中外商人的博弈来说,今人多强调洋商对华商和茶市的控制,并将之视为中国茶叶贸易衰退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由于洋商故意压低茶价而使得中国茶商在交易中处于受控制和被剥削的地位。
但经过多位学者的考证,可以确认这只是片面之见,商场博弈,并不像战场上分出胜负那么简单。本文由安溪铁观音批发网http://www.cha315.com/收集整理(本批发网一市斤起按批发价发货,个人少量购买可通过快递做货到付款,欢迎订购)。
举个例子,1889年当中国茶商意识到邵武等地的头春茶和二春茶因质量过于低劣而难以销售时,被迫接受了比往年低25-30%的低价。即使如此降价,运到英国时英国的进口商也损失惨重。同样,1891年的茶季末期,“中国商人太急于出售手中剩余的茶叶,以至于以比最初的收购价亏本40-50%的价格出售,并且即使如此削价,那些将这些茶运走的(外国)商人仍旧有相当大的亏损。”另外,洋商的抑价行为也是因为华商在茶叶中掺假使然。由于华商大宗卖给洋商的茶叶与早先提供的茶样不符,甚至有时多达30%的掺假行为,对此,国人也不曾讳言,“至近年茶商亏本之由,洋商掯价之故,实因茶庄过多,每思侥幸蒙混,制造粗率,烟熏水湿,气味不佳,兼以劣茶掺杂。”
其时,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茶业已取得长足进展,中国茶叶并不占多少优势。即便是在这危急时刻,在太平军打击下陷入经济困境的清政府,依然千方百计地勒索商人。咸丰三年福建巡抚王懿德奏请在闽江上游产茶区征收起运茶税,每百斤茶叶征银一钱四分八厘五毫。咸丰五年又增设运销税。咸丰八年又创立茶厘与百货厘等等。咸丰十一年再加收军饷。至此,茶叶税厘已上升到每百斤征银二两三钱八分五毫。
光绪十五年(1889年)伦敦市面平常工夫茶每磅仅售四便士至四便士半,折银闽茶每担只能五两至五两半方能与之竞争,而福建茶叶其厘税两项每百斤先需银4.4两,其他成本更不要计算了。于是经营闽茶的中外茶商纷纷歇业或倒闭,至1890年福州“洋商之办茶者,上年共有七家,今年则概行歇矣”。
那一段风云茶事,如今已隐藏在历史深处,让人无法窥得真相。(摘自黄璇专栏)
铁观音价格表:极品铁观音|特级铁观音|陈年铁观音|一级铁观音|二级铁观音|三级铁观音|四级铁观音|感德酸香型铁观音|袋泡茶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