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前茶具
一.中国茶具发展史
朝代 |
特点 |
相关记载 |
隋及隋以前的茶具 |
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 |
《韩非子》,《僮约》 |
唐 ( 含五代 ) 茶具 |
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 |
《茶经·四之器》 |
宋 ( 含金、辽 ) 茶具 |
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饮茶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 |
《茶录》,《茶具图赞》 |
元代茶具 |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
元冯道真墓壁画 |
明代茶具 |
明代茶具简便,但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1 。出现了小茶壶, 2 。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本文由安溪铁观音批发网http://www.cha315.com/收集整理(本批发网一市斤起按批发价发货,个人少量购买可通过快递做货到付款,欢迎订购)。 |
《遵生八笺》 《长物志》 |
清代茶具 |
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 ( 熙乾 ( 隆 ) 时期最为繁荣,以 " 景瓷宜陶 " 最为出色。 |
二.茶具的种类和产地
茶具类型 |
产生时期 |
特点 |
金属茶具 |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 |
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
瓷器茶具 |
分为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 |
• 青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在东汉年间开始。 •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 •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 |
紫砂茶具 |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
一般认为, - 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
漆器茶具 |
采割天然漆树液汁进行炼制,掺进所需色料,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这是我国先人的创造发明之一。 |
多为黑色,也有黄棕、棕红、深绿等色,并融书画于一体,饱含文化意蕴;且轻巧美观,色泽光亮,明镜照人;又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脱胎漆茶具除有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竹木茶具 |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 |
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
玻璃茶具 |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 |
|
搪瓷茶具 |
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 19 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 |
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 " 身价 " 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
三.精品茶具鉴赏
名称 |
相关资料 |
东汉陶茶碗 |
这件茶碗,是泥质灰釉陶器,东汉时烧造。其造型是弧壁,敞口浅足,平底。制作上采用拉坯成型,装饰上无任何刻划,利用拉坯时留在胎坯上的自然弧纹,形成以较高的艺术美感。东汉,饮茶和茶业虽然已获得某些发展,但陶碗还是作为食器和饮器混用的,没有分离出来单独作茶具用。 |
三国魏玉杯 |
这件玉杯,通高 130 厘米,口径 50 厘米。为筒体直腹,有圆饼形高足,通体光素,虽无花纹装饰,但切割规整,曲线流畅;又经抛光,富有光泽感,表明雕琢此玉杯的工匠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加上玉杯是由温润洁白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故而成为一件难得的玉器珍品。
|
北齐白釉莲瓣纹罐
|
这件白釉莲瓣纹罐,通高为 19.0 厘米,口径为 75 厘米,为一色白釉。腹呈圆鼓形,有圈足,口颈适中,肩有四系,提携时既稳妥,又方便。值得说明的是,北朝时,瓷器还是一种新兴的产品,主要供社会上层人士使用,属高档消费品。 |
隋白瓷碗、盘 |
这件白瓷碗盘,有五只碗和一个盘组成套件。碗呈杯形,大小一致为圆口,深腹,近直壁,有圈足。盘系碟形,盘径 285 厘米,其下有三足,足呈圆环状。盘的大小正适合容纳五只小茶碗,两者十分相配。加之同为一色白瓷,釉色光润,有一种雅致洁净之感。 |
六朝青瓷耳杯
|
这件越窑青瓷耳杯、托,由杯和托组成,是六朝时期代表性的茶具之一。杯整体呈耳形,两端微翘,最长口径为 15.7 厘米。直口斜腹,腹浅,两侧有近长条扶手,以便于端持。底平,无足。 |
唐鎏金壶门座茶碾
|
这件茶碾,由碾槽、辖板、槽身,以及与其配套的碾轮 ( 轴 ) 组成。除碾轮外,其余三者合一,钣金成型,纹饰鎏金。整体呈长方形,通高 7.1 厘米,长 274 厘米。碾槽深 34 厘米,为半月形,尖底,口沿平折,与槽座焊接。槽口可平插辖板,辖板为长方形,长 20.7 厘米,宽 3.0 厘米。槽身两侧各饰一只鸿雁及流动纹。槽座整体呈 " Ⅱ " 形,碾槽嵌于中间。 |
唐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银茶罗
|
该茶罗呈长方形,通体高 95 厘米,长 13.4 厘米,宽 8.4 厘米。由盖、罗、屈、罗架和器座组成。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盖顶长方直沿,与罗架框子母口开合。盖面錾有首尾相对的两体飞天,翔游于流云间。罗架框架为上下双层,上层置罗筛 ) ,端有方口置屈屉或合 ) 。整个茶罗子,无论是做工,还是结构、质地,都呈现出豪华气派,不同凡响。它既显示了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也说明了茶在古代上层社会,乃至皇宫贵族中的地位与作用。 |
明蒋伯海棠树干壶
|
这件海棠树干壶,壶身正好为一段海棠树干;壶的嘴和把柄,也做成树枝形状,好似从海棠树干上伸向两侧的几根分枝;壶盖隐现在由树干形成的壶身之上。盖上的钮,又似一根弯曲延伸的短枝。在壶身上,还粘贴有从分枝上长出的若干海棠茎、叶,点缀其间,显得生机盎然。整体造型,酷似一段海棠树干,故而名曰海棠树干壶。更有意思的是,在组成壶身的树枝上有一只鹰,树下又有一只熊,因为 " 鹰 " 与 " 英 " 是谐音, " 熊 " 与 " 雄 " 也是谐音,以此隐喻 " 英雄 " ,而海棠在古时有 " 美人 " 之说,因此,又有人称此壶为 " 英雄美人壶 " 。 |
明三宝紫砂壶 |
此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泥片拼接而成。壶的嘴和柄,用木片模压,装好后还可见到模缝。这类手工制作的紫砂壶,能使赏壶者津津乐道的是制壶者的走泥轨迹,尽收眼底。本文由安溪铁观音批发网http://www.cha315.com/收集整理(本批发网一市斤起按批发价发货,个人少量购买可通过快递做货到付款,欢迎订购)。这为研究紫砂壶的发展,研究紫砂壶早期的造型、制作和烧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
明惠孟臣朱泥梨壶 |
朱泥梨壶,高 9.0 厘米,横宽 10.0 厘米,为朱泥小把壶。壶身、壶盖相连,形似一只果。壶钮是个小圆珠,壶嘴斜直,柄呈耳形,壶底落 " 知君于此景,孟臣 " 铭款。通体朱色,使人有格调高雅,线面明快 , 轮廓清晰,神韵清爽之感。作者惠孟臣 ( 约公元 1598-1684 年 ) ,明末清初江苏宜兴人。制壶以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时人评惠氏制壶 " 大者浑朴,小者精妙。 " 由此可见,孟臣朱泥梨形壶的珍贵了 |
铁观音价格表:极品铁观音|特级铁观音|陈年铁观音|一级铁观音|二级铁观音|三级铁观音|四级铁观音|感德酸香型铁观音|袋泡茶批发